{{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康健 2022/05/27 】作者 / 邱淑宜
這一波本土疫情確診人數已逾161萬人,疫情緊繃,人心惶惶,喝防疫茶是普遍的自保之道,防疫茶也成為熱門商品,除了大醫院研發的防疫茶,坊間還有很多中醫診所或中藥行自推的防疫茶,琳瑯滿目。但中醫師發現,其中不乏魚目混珠產品及喝了恐傷身的配方。如何選購中藥防疫茶?每個人都適合喝嗎?
「『防疫茶』之名已經被用得太浮濫了,」長庚體系中醫醫療發展召集人、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澤宏表示,市售防疫茶五花八門,但有的成分標示不明、有的用了不適當的成分,達不到保健功能還可能傷身。
「第一要了解防疫茶的成分,」黃澤宏說,現在幾乎大街小巷都買得到防疫茶,但真的有保健強身功能嗎?他視訊看診時常有病患詢問防疫茶的問題,也常有病患提到正在吃清冠一號或喝防疫茶,他都請病人拿給他看,結果發現很多是打著某某中醫診所或某某中藥行名號自行調配的配方,「像有標榜『清冠一號原處方中藥調劑』的中藥粉但瓶身完全無成分說明;或一大袋包裝好的單包中藥材,但病人完全不清楚內容物為何,包裝袋上也沒有標示,」他說,還有民眾拿著不知來源的影印手寫藥單,詢問能不能去抓藥煮來喝。
「這個影印的藥單我看了嚇一大跳,用的藥材竟然有麻黃跟石膏,麻黃有麻黃鹼,有人喝了會胸悶心悸,石膏則是常用來退燒,整劑藥方根本不能拿來日常保健喝,」黃澤宏說,即使影印藥單四處分送的人是出於好意,卻將使用者置於險地;如果是商家四處分送,則有藉機發疫情財之嫌。
他說,防疫茶的功效大致涵括三個面向,一是有清熱的效果,用現代醫學的用語叫做「抗發炎」;二是有免疫調節的功用,中醫叫做補氣,通俗來講就是增加免疫力;三是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藥裡面,很多藥材都有相同的功用,中醫師會視用途決定使用哪個藥材,」他舉例,比如同樣是清熱解毒,治病用的清冠一號用的是魚腥草、板藍根、黃芩,保健用的長庚益氣飲用的是紫蘇、薄荷、桑葉,「魚腥草與桑葉都是涼性的藥,然而魚腥草更涼效果也更強,正常人沒事一直吃魚腥草容易拉肚子,但喝桑葉不會有這個問題。
「所以對任何宣稱是防疫茶的產品,購買前應花點時間了解,配方成分,是用哪些中藥材組成,」黃澤宏說,如果能夠再做點功課,上網稍微了解一下每個藥材的藥性更好。對中醫藥有基本概念,更有辨別能力,可大致從配方了解各款防疫茶的架構及藥性,知道適合不適合當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否則達不到保健效果反而傷身。」他以端午節吃粽子為例,「粽子」是一個通稱,肉粽、豆沙粽、素粽、鹼粽…都是粽子,每種粽子又有不同作法,像肉粽有南部粽、北部粽、湖州粽等;肉粽餡料更五花八門,有只包五花肉、蛋黃、香菇的基本款肉粽,也有再加上鮑魚干貝的豪華版肉粽。有三高問題的人吃粽子就要慎選及節制分量,才不會吃出問題。
(疫情嚴峻,坊間出現各式各樣防疫茶產品,中醫師提醒,選購先了解成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黃澤宏指出,人的身體健康分三種狀態:健康(未病)、亞健康(將病)、罹病(已病),健康的人沒有治療的需求,就不必服用清冠一號,可選擇適合的防疫茶保健;亞健康的人可能一點小感冒的症狀如咳嗽,但沒有發燒、喉嚨痛,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輕症或無症狀,如果平日身體抵抗力還不錯,可能多休息多喝開水就好;但已經生病了,喉嚨痛、發燒、有痰、全身痠痛,「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比較大劑量或者是比較重的藥才能有治療的效果,清冠一號就是用這在階段。」
用途不同,使用藥材分量也會不同,「每味藥材的劑量也關係防疫茶的用途,」黃澤宏說,同樣的藥材,劑量怎麼放很重要,很多防疫中藥方都有黃耆,淺顯的說,黃耆是補氣藥,如果藥方以預防保健為目的,黃耆分量通常不會多;坊間常用來治感冒的「玉屏風散」,成分包括黃耆、白朮、防風,裡面黃耆分量就比較重,不適合沒事常吃。
民眾如果沒看中醫師,有沒有方法研判自己體質是熱是寒?適不適合喝防疫茶?
「體質寒熱是大方向,但五臟可能寒熱不一樣,」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廖唯宇說,五臟六腑各有寒熱,有很多排列組合,情況複雜,單單討論體質寒熱容易失真,因此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喝中藥茶飲,最好的方式是請中醫師評估。尤其以對抗新冠肺炎為目的的防疫茶大都針對「肺熱脾寒」的體質設計,所以需要醫師判定,一個人如果肺太寒、脾太熱,就不適合喝防疫茶。恩主公醫院在這波Omicron疫情中,針對輕症特性研發出供大人及兒童使用的「防冠平安飲」跟「正冠飲」兩款防疫茶,都須先透過醫師問診再買,就是怕有人不適合使用。
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在中醫屬於什麼體質,「我常跟病人說,你先喝看看,喝了以後身體有什麼反應,才會知道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影響,」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說,複方中藥每個成分在身體不同部位發揮作用,這帖藥可能作用在心是溫的,但作用在脾胃是涼的,所以要看個人適應狀況。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防疫茶為例,黃怡嘉提醒,配方中的黃耆主要作用是補氣,肝火比較旺的人喝後可能火氣大、感覺口乾舌燥,如果有這種情況,建議減量勿多喝,或找中醫師開立適合配方。另防疫茶旨在提升免疫力,因此病毒性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不宜使用。
黃澤宏也提醒,如果身體已經有一點傷風感冒的情況,表示身體已經有一點發炎反應,不適合吃太多補氣藥,以免加重發炎反應。另桑葉、薄荷有利尿作用,太晚半夜起來上廁所喝影響睡眠,對老人家也有夜尿的困擾,「白天喝就好,不要晚上喝。」
市面上熱銷的淨斯本草飲,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暨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說,為了讓民眾方便取得使用,本草飲配方朝「最大公約數」設計,讓多數民眾都可以使用,包裝袋上則註明體弱、虛冷、過敏、兒童、三歲以下幼兒、懷孕,生理期,以及有慢性疾病、腎功能不佳者,謹慎使用,「不是不能用,而是小心使用,不過喝了如果感覺不舒服,建議停用諮詢中醫師。」
面對Omicron的強大傳染力,很多民眾每天狂喝防疫茶,到底防疫茶每天可以喝多少?有年齡限制嗎?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防疫茶建議民眾備妥藥材後在鍋中加水2,000~3,000cc,熬煮後濾出藥汁當日常茶飲用。黃怡嘉說,「濃度不高,日常飲用無妨,不分年齡都可以喝,但不建議在一天比較晚的時間喝,以免有補氣提神之效的黃耆造成晚上精神好、睡不著。」而民眾也不要以為喝了防疫茶就百毒不侵,疫情期間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
廖唯宇表示,防疫茶雖然多使用食品級中藥,「畢竟還是藥,有藥性,久服過量就可能有副作用,並非多喝就是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晋賢表示,中醫講求陰陽平衡,「免疫力適當就好」,以該院防冠平安飲和正冠飲兩款茶包為例,原則上一週喝兩次,一次一包,依說明用熱水沖泡即可。廖唯宇說,民眾如果想多喝,「我們都叮嚀最多兩天喝一個茶包就好,茶包可回沖,但一個茶包從頭到尾大概沖泡1000CC就好。」
(飲用防疫茶適量即可。圖片來源:陳德信攝)
「防疫茶不是拿來無限量暢飲的,沖泡量也要留意。」黃澤宏說,有人喜歡濃茶,有人喜歡有一點茶味就好,但因為益氣飲每包劑量是固定的,要有足夠的濃度才能喝到有效成分劑量,「我的標準版是一天兩包,每包大約250CC開水沖泡,上午一杯、下午一杯,每天喝兩次就夠了,也不必回沖。」尤其最近逢梅雨季節,攝取過多水分體內會太濕,對身體不好。長庚益氣飲屬溫和配方,不過一開始長庚仍採須中醫師看診再處方的作法,藉專業把關避免病患有不良反應,考量目前已使用數百萬包並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的回報,而疫情嚴峻隔離民眾大增,為了提高方便性及普及性,近期已開放通路及網路販售,對於兒童的使用量都有詳細說明。
何宗融說,依藥物毒性研究,淨斯本草飲必須瞬間喝下5.6公升才會產生毒性,淨斯本草飲藥性平和,原則上做為日常茶飲沒有問題,一天建議用量為2包,600cc水煮開飲用,可回煮回沖,次數不限。
疫情過後能否繼續喝防疫茶,主要看配方。
廖唯宇說,市面上很多防疫茶都是從清冠一號衍生出來的,「就像是清冠一號的親戚,配方大同小異,可能還是偏寒,沒病的狀態下常喝,可能傷腸胃。」另防疫茶有中藥成分,民眾若有服用一般西藥,喝防疫茶應與西藥錯開至少一小時。
黃怡嘉也表示,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防疫茶是現階段因應新冠疫情研發設計的產品,成分中的魚腥草、桑葉、薄荷,清冠一號也有,「所以有其針對性,並不是供民眾長期每天飲用。」